紅血球生成素1998

鄭書建 蔡敦仁*
台灣省立宜蘭醫院 內科 台大醫學院附設醫院 *內科部

紅血球生成素 (Erythropoietin, EPO) 的發現及其

在腎性貧血的應用是近年來對慢性腎衰竭治療

發展的重大突破之一。EPO主要在腎臟中腎小管

周圍的纖維母細胞製造,經由血流到達骨髓

中,刺激大量紅血球的生成。給予EPO可使大部

份慢性腎衰竭病人的貧血獲得明顯改善,也可

增進心臟功能與生活品質,並減少其對輸血的

需求。

美國國家腎臟基金會-1997年的透析療效品質指

導 (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-Dialysis Outcome 

Quality Initiative 1997,簡稱為NKF-DOQI 1997)

對EPO治療有以下的建議:Hct目標值應定在33 

~ 36%,給予EPO應由80 ~ 120單位/公斤/週(一般

是6000單位/週)分為每週2 ~ 3次皮下注射開始,

之後再依據反應來做調整。

對EPO治療反應不佳最常見的原因是鐵缺乏,對

接受EPO治療者建議的鐵質狀態為血清鐵蛋白

(serum ferritin)大於100 ng/ml,且運鐵蛋白飽和

度(transferrin saturation)大於20%。大部份血液透

析病人需要靜脈注射鐵劑來達到和維持足夠的

鐵質狀態,口服鐵劑則建議用於對靜脈注射鐵

劑過敏者、腹膜透析及未開始透析之病人。

EPO在臨床使用上曾報告過一些可能的副作用,

例如高血壓、痙攣與血管通路栓塞等,但最近

認為這些並不與使用EPO有直接的關係。EPO也

嘗試應用於非腎性貧血的治療。由分子生物學

的技術來合成EPO以及利用EPO基因傳遞應用於

臨床治療等方面,是未來對EPO的展望。本文並

介紹台大醫院血液透析病人使用EPO的治療經驗

,也提出幾個對EPO反應不佳的實例以供參考。